20 城开启应用试点 “车路云一体化”步入关键阶段
五部门联合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在 20 个城市展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等 20 个城市(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试点城市的确定,意味着我国“车路云一体化”迈入规模化落地发展的全新阶段。
试点城市具备扎实基础
自今年 1 月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短短不到 6 个月的时间,五部门共同组建工作专班,编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评审管理办法》,高效完成了试点方案申报、汇总审核、专家评审等一系列工作,有力推进了“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业内人士称,此次入选的试点城市(联合体)涵盖了超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也包括了武汉、杭州、成都、合肥、济南等省会城市以及十堰、鄂尔多斯等地级市,实现了不同层级和类型城市的全面覆盖。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拥有“双智”试点和示范区的良好基础,武汉、长春、十堰等地是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深圳、海南、杭州、无锡等地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发展迅猛。这些城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在政策创新、产业集聚、场景示范应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车路云一体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数据支撑。
此外,入选的杭州—桐乡—德清、海口—三亚—琼海 2 个城市联合体,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将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区域化应用。比如杭州—桐乡—德清城市联合体,杭州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和推广试点,桐乡是 5G 车联网应用示范区,德清创建了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发展,三地将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围绕难题持续探索
当前,“车路云一体化”正处在测试验证向规模化应用转变的关键时期,亟待解决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覆盖不够、车载终端搭载率低、商业模式不明晰等难题。依据五部门在今年 1 月部署的 9 项重点任务和具体指标,试点城市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针对堵点难点问题加快探索,推动“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落地和规模化应用。
在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北京市支持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全面开放,分阶段、按片区开放重点应用场景,计划在今年内实现 600 平方公里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全覆盖,拟打造涵盖北京 12 区、超 2000 平方公里的自动驾驶“北京环”,惠及约 870 万人;武汉市的“车路云一体化”将覆盖全市 13 个行政区和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东湖风景区等功能区域,推动 5G 实现全市覆盖,并对全市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
在提升车载终端搭载率方面,长沙市将实现约 6 万辆车安装 C-V2X 车载终端和数字身份证书,建立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实现云控基础平台与公安、交通平台等的互联互通,升级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平台;深圳市坪山区将加速推进车路云网图建设,实现坪山全域 5G 覆盖、交通信号灯全联网改造、路口智能化设备全域部署,目前正对全域 143 处节点进行网联化改造,多维度提升智能车载终端的装配率,完善软件基础设施、网络通信环境、高精地图覆盖范围、建设标准及测试评价体系、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部分城市积极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探索新的模式和业态。桐乡市将加大相关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一方面吸引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核心零部件等相关产业落户桐乡,另一方面推动传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高性能动力电池、前沿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等领域转型升级,加速形成上下游协同联动的智能网联产业集群。济南市将开展“三全”特色应用,实现公共领域停车场智慧化网联化全覆盖,自动驾驶清扫车辆全市覆盖,乡村智能客运班线全覆盖,推动市级停车平台与交警平台、市级智能网联平台融合,并培育提供“建管运服研”一体化服务的新质运营商。
完善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
构建统一的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是应用试点的预期成果之一,也是部分试点城市关注的重点。
长沙市将搭建“车路云一体化”场景数据库和全维度测评体系;广州市将加快自动驾驶立法进程,积极推进《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的编写工作,持续优化一般道路测试审核流程;深圳市坪山区推动地方标准建设,开展跨行业跨区域的互联互通,打造 L3+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测试示范场地和政策环境。
相关负责人表示,五部门将组织有关标准化组织及行业机构,共同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及应用试点推荐标准研制工作,梳理支撑应用试点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以技术标准为应用试点提供支撑。试点前期依据成熟标准进行方案制定和建设实施,过程中积累实际经验和相关数据,支撑标准体系的完善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力争在 2026 年构建统一共用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
“安全可靠”始终是最为关键的重要课题。相关负责人指出,试点城市将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地方性法规和管理要求,强化风险防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全流程安全保障能力,满足国家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对道路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地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