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届北京国际热处理展重磅来袭!参展阵容庞大、配套活动缤纷、参观团接踵,在重重需求考验下,亮点与惊喜持续拉满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3-20

   本次发布会由中国热协副秘书长孙超主持,5 位嘉宾从不同维度为观众勾勒出 “第 23 届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 的清晰轮廓,并对来自中国工业报和《金属加工》杂志社记者的提问作出回应。

李新亚:热处理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挑战犹存

   “十四五” 期间,热处理行业产业规模稳步扩张,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 2024 年,我国热处理行业年产值冲破 1500 亿元大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 3000 家,从业人员达 50 余万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聚区已形成完备产业链,催生出江苏丰东、广东世创、亚捷科技等荣获国家单项冠军的龙头企业,以及北方华创、杭州金舟、恒进感应等众多先进工业母机装备制造企业。行业设备数控化平均水平攀升至 95%,真空热处理、可控气氛热处理等先进技术的普及程度大幅提高。

1.jpg

   “十四五” 期间,热处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项热处理技术装备荣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彰显出核心技术自主化迈出坚实步伐。超低能耗智能热处理装备单位能耗相较于传统设备降低 40%;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构件的热处理工艺控制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准;人工智能驱动的工艺优化系统在汽车零部件等企业广泛应用,产品良品率显著提升。

   在此期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行业生态不断优化。国家 “十四五” 规划将热处理列为 “工业强基工程” 之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明确把推动热处理数字化车间建设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各地政府配套出台多项技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行业企业累计获得专项扶持资金超 20 亿元。

   即便如此,热处理行业发展仍面临三大关键难题:其一,核心技术 “卡脖子” 问题尚未彻底解决,高端热处理装备的核心部件(如高精度传感器、真空系统等)进口占比超 30%,部分高端工艺软件受国外授权限制,威胁产业链安全;其二,绿色转型压力增大,在 “双碳” 目标下,作为高载能工序的热处理面临严峻考验,目前行业碳排放强度仍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 20%,中小企业环保改造资金缺口显著;其三,人才结构性短缺制约高质量发展,既懂材料科学,又掌握工艺技术与智能控制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达 40%,一线技能工人老龄化现象突出,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亟待提升。

   展望 “十五五” 及 2035 年制造强国目标,中国热处理行业将以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 为战略导向,锚定 “四化” 战略,致力于打造全球标杆。重点实施技术创新攻坚、数字智能赋能、绿色低碳转型计划,支持企业海外建厂,推动全球热处理技术交流互动,构建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圈,实现全球合作共赢。

   即将举办的第 23 届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行业展会,是汇聚全球智慧、共创行业未来的重要举措。本届展览会以 “智能・绿色・共赢” 为主题,展会规模再创新高,多项热处理新技术、新装备将首次亮相。同期活动精彩纷呈,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设有 “热处理创新发展论坛”“航空航天热处理论坛”“先进热处理技术装备推介会” 等多场活动,搭建起展览展示与深入交流的优质平台,推动技术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吕东显:本届展会活动多元,亮点纷呈

   第 23 届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经商务部批准,由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主办,是我国唯一的国际性热处理专业展会。展会规模达 11000 平方米,是当下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热处理专业展会。2024 年 12 月,在 2024 中国会展品牌发展大会上,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荣膺 “2024 年度中国会展品牌展会” 称号。第 23 届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将于 4 月 27 - 29 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截至目前,展位即将售罄,已有超 200 个行业相关品牌确定参展。

本次展会亮点如下:

   参展品牌多元:在可控气氛热处理装备及生产线领域,江苏丰东、爱协林、唐山亚捷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参展。真空热处理设备及真空获得设备方面,北京机电所、ECM、埃地沃兹等众多品牌将带来最新技术与装备。感应加热设备领域,易孚迪、艾玛应泰、十堰恒进等展商将展示最新感应热处理解决方案。淬火介质作为热处理工艺环节中关键的工艺材料,南京科润、德润宝、物得宝尔等多家展商也将在展会期间展示最新成果。此外,科能亚太、骏腾方湖、福爱尔等热处理工装企业,马拉松、施耐德、武汉华敏等热处理控制及自动化企业,海斯特等热处理生产管理系统服务商,金科兴业、博斯德等热处理环保装备和系统服务商,也将带来环保解决方案。

   配套活动丰富:展会同期,中国热协将组织召开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九届七次理事会议暨第九次常务理事会议、地方热处理行业组织负责人会议、第三届中国热处理行业创新发展论坛,以及航空航天、汽车钢 / 铝合金、绿色低碳分论坛等多场会议交流活动,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展开深入研讨,培育和发展热处理新质生产力。展会期间还将举行热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选树活动授牌仪式,依据《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要求,对评选出的热处理行业质量诚信企业、优质品牌、质量品牌领军人物、优秀质量品牌工作者和优秀工匠等先进企业与个人予以表彰,旨在提升热处理工艺装备水平与服务质量,培育行业优质品牌,弘扬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强化行业自律,营造重视质量、打造品牌的行业氛围,推动热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展会期间还将举办国际买家团贸易对接会,助力行业企业洞悉国际需求,推动产品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专业参观团精心组织:本次展会,中国热协各分支机构将分别组织汽车钢、铝合金、工程机械、轴承、工模具等专业参观团;各地方行业组织以及在京兵工、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各大集团,也将组织地方参观团和行业企业参观团到会参观交流,增强展会互动效果。

任维峰:展会平台互利共赢,爱协林带来惊喜

   任总介绍了拥有 150 多年历史的爱协林集团及当前整个集团的发展规划。爱协林中国今年迎来 40 周年,并乔迁至新总部。借此契机,集团设立中国区总部,立足中国、扎根北京,开拓新产品、新市场与新业务模式。本届展览会,爱协林产品聚焦节能环保、绿色智能,将展示爱协林真空炉发展成果,同时热处理行业碳排放软件已上线。任总认为,借助中国热协这一广阔平台,通过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会议、技术交流等活动,爱协林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身知名度。通过平台及协会的工作,爱协林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国内市场,更深入参与中国产业升级进程,也能更精准了解本地客户需求与政府政策导向,从而在国内市场实现更稳健、长远的发展。此外,借助中国热协平台,爱协林也能反向影响集团在技术、市场发展等方面的决策。

薛伟国:天津展团与参观团规模将扩大

   自 2022 年起,天津热协已连续三年组团参展和参观,先后组织近百家会员企业踊跃参加中国热协举办的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

   本次展会,天津热协继续组织天津热协装备和材料会员企业参展,展团面积较上届增长 12%,涵盖热处理装备、工艺材料、环保设备、商业热处理以及检测服务等领域。通过组团参展,天津热处理装备在行业内的曝光度得以提升,优质产品与新技术得以在行业大平台上展示。企业不仅借此提升知名度,还能直接对接行业用户,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拓展业务范畴。据统计,前几届展会均有参展企业在现场直接斩获订单。

   天津热协除组织参展团外,每届展会都会组织会员单位组成热处理参观团观展。展览会不仅是产品展销平台,更是了解行业最新信息、技术与装备的窗口。全国 200 多家热处理品牌齐聚一堂,实属难得机遇。因此,天津热协组织并鼓励会员单位安排相关人员观展,通过与展商交流,获取更多装备发展资讯,通过参与展会期间的行业论坛,深入洞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多年来,从展会获取的信息为企业技术创新与升级改造提供有力支撑,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推动了天津热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孔德群:汽车行业对热处理需求呈现新挑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传统燃油汽车也在持续升级,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对热处理装备提出更高要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电机关键零部件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依赖高精度、智能化的热处理装备确保工艺精准实施。在传统燃油汽车方面,为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发动机零部件性能需不断提升,这对热处理装备的高效性、可靠性构成新挑战。

   根据中热协此前公布的数据,一辆乘用车中,需热处理的零部件主要集中在车架、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行走系统等,约占汽车重量的 60%。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虽也需热处理,但占比相对较低,约为汽车重量的 40%。汽车行业的发展如同一场永不止步的马拉松,热处理装备则是助力其不断突破极限的关键助力,需求持续增长且愈发严苛。

   在此行业背景下,第 23 届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意义重大。同期举办的多场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热处理论坛,为业内搭建起技术交流的桥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在此,我们有机会了解国内外热处理技术及装备的前沿动态,聆听行业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正火、退火、淬火、回火,汽车热处理行业热度正盛。油车、混动、增程、电车,祝愿中国汽车工业一路高歌猛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 23 届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是我们携手探索未来的新起点,让我们把握这一契机,共同推动热处理技术与装备创新发展,为汽车行业乃至更多领域的进步贡献力量!

现场提问

   金属加工记者:吕东显秘书长,您刚才提到此次展会同期将举办第三届热处理行业创新发展论坛,并组织专业观众观展交流,这对本届展会和行业有何促进作用?

  吕东显: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根基与关键,热处理作为制造业的 “隐形冠军”,在产业链中发挥关键作用。作为材料性能的 “基因改造者”,其技术创新升级直接关乎产品寿命与成本。例如,风电轴承经深层渗碳处理,寿命可延长 3 倍;新能源汽车通过铝合金固溶处理,车身可减重 30%,助力能效提升。热处理更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接口,某企业借助工艺数字化,将产品一致性从 92% 提升至 99%,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

   召开创新发展论坛、组织专业观众观展交流,旨在借助这一专业展会平台,让供需双方实现面对面交流,达成高效的技术融合与供需对接,打造全方位交流展示平台,推动制造业协同创新,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为供需双方提供一站式服务。

   中国工业报记者:孔德群工程师,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对热处理要求不断提高,您期望在本次展会上看到哪些新技术和装备?

孔德群:从汽车用户视角出发,我主要期待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期望在本次展会上看到更多先进节能的低碳化热处理技术与装备。在当下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的变革,对实现汽车产业低碳转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另一方面,期待看到体现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化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热处理领域的创新应用,借助智能化控制系统,依据汽车零部件的材质、形状等精准调控热处理参数,实现热处理生产全过程监控与智能优化,稳定产品质量,为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在线留言